這幾天雷聲隆隆,表明我市已進入了一年中的雷暴多發期。雷擊會造成哪些危害?市民和建筑物如何進行有效避雷?防擊裝置是否存在安全隱患?
球形雷”惹禍
燒毀兩間民房
昨日,環翠區橋頭鎮姚家圈村的楊先生來到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,向工作人員報告了他的岳父家遭雷擊的情況。
上午10時許,記者在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辦公室見到楊先生,提起當日的情形,他仍然心有余悸。楊先生說,自己80多歲的岳父住在姚家圈村的一處平房里,12日下午5時許,岳父正在正房和大門之間的過道里侍弄花草,當時天空中打著雷,忽然一個火球從岳父頭頂掠過,燒焦了岳父的一塊頭皮,然后家里的兩間偏房著火,很快房屋就塌了下來,里面存放的衣服、米面等物品也被燒得精光。
“從楊先生描述的情況看,可能是被一種罕見的‘球形雷’襲擊,這種雷通過某個縫隙鉆入房間,引燃了里面的易燃物品,導致發生火災。”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說,“球形雷”也被稱為球狀閃電,外觀像一個圓球,即使在雷暴天氣下,出現的幾率也不是很高,但具有很強的破壞力,在空中漂浮移動,通過門窗或是其他縫隙進入室內,極易引發火災。
據悉,“球形雷”是自然界中比較奇怪的一種現象,目前尚無有效的防范方法。防雷中心工作人員建議市民在雷雨天氣盡量關閉門窗,以防被這種“詭雷”尋隙而入。
居民防范意識弱
防雷檢測難推行
昨日中午,記者前往中心城區的一些老舊小區,隨機采訪了一些住戶,發現他們對居民樓是否安裝防雷裝置一事漠不關心,也缺乏相應的防雷常識。
“我們那棟樓是1986年建的,住了這么多年了,從來沒聽說過什么避雷針,樓上有沒有設置也不清楚。”家住環翠區安源街8號樓的劉女士表示。住在黎明巷的蔣先生對記者的問題也表示:“我們那棟樓是1989年建的,沒聽說設置什么避雷針,有沒有真不清楚。”
東北村社區居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她只知道有部分老樓房設置了避雷針,對于是否按規定對防雷裝置進行檢測時,她表示并不清楚。
根據我國氣象部門頒布的《防雷減災管理辦法》,對防雷裝置實行年度檢測檢驗制度,即每年檢測檢驗一次,易燃易爆場所每半年檢測檢驗一次。在采訪中,記者發現,一些老小區的物業服務人員提及這件事一臉茫然,對于設備的具體情況并不掌握。
“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,按照相關規定,一般新建小區都布設了針、線、帶、網狀的全套避雷設置,而一些房齡有一二十年甚至時間更長的老舊住宅頂樓,有簡單的避雷防護設施,由于常年暴露在外,已出現老化甚至銹蝕斷裂,起不到避雷防護作用。”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說,避雷除了要配備完善的設施,還應加強防雷設施檢測,但防雷檢測在一些小區難以推行。首先,因為物業管理公司缺乏這種意識,不知道防雷設備需要年檢。其次,檢測維護是需要一定費用的,而物業公司很難和居民們達成一致。再次,物業公司和居民防范意識缺失,認為雷擊發生的概率很小,這些都成為制約小區進行防雷年檢的瓶頸。
防雷是個系統工程
需要“內外兼修”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每年6月至8月,是我市容易出現雷電災情的時段。以2010年6月為例,全市接報雷災事故14起,其中半數發生在農村,有些災害事故是因為缺少內部防雷裝置造成的。
“大多數人都以為安裝了避雷針就可以萬無一失,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。防雷是一個系統工程,包括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。”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,避雷針只是外部防雷裝置的一部分,而一套完整的防雷設備,則包括接閃器、引下線和接地裝置,用于防范最常見的直擊雷。但為了防止雷電侵入波沿著電源線侵入室內,因此進出建筑物的電源線和信號線,最好安裝相應的浪涌保護器(SPD),因為雷電對計算機、電視機等造成損壞,主要是通過信號線、電源線侵入的。據往年報告情況顯示,曾有一些企業單位因缺少內部防護裝置而出現雷災,造成損失。
此外,根據我國相關法規,2002年以后所有新建、改建、擴建的建筑必須通過氣象部門進行的專項防雷驗收,否則不能交付使用。因此,市民在購買住宅時,一定要查驗房地產開發商是否有“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”及“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”,及早消除雷電災害隱患。
據悉,因我市目前進入雷暴多發期,日前市氣象局、市安監局已聯合下發了關于防雷安全工作的《通知》,要求各部門、各單位高度重視,加強雷電監測預報、雷擊風險評估、防雷裝置檢測檢驗和雷災上報等工作。
黔南州咨詢熱線:
13874906936
電話:13874906936郵箱:912627508@qq.com
QQ:912627508地址: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文化路25號
Copyright? 貴州黔南防雷工程有限公司